溺水:落入水中,如果您在没有穿救生衣或携带任何救生浮标的情况下不会游泳,您将无法在水中保持漂浮状态。如果不能及时获救,很快就会出现溺水的危险。
浸泡和暴露:身体浸入水中,散热比在陆地上快得多。这样,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体温,很容易造成身体热量消耗过多。如果气候寒冷,水温低,人体浸入水中的危险就更大,很快就会陷入低温昏迷直至死亡。人体如果暴露在烈日下,很容易出现晒伤、疲劳、中暑等情况。
口渴:在海洋中,口渴是威胁遇险者的主要危险,随着淡水供应的减少,死亡率也会增加。据统计,每天有240毫升淡水时,死亡率为10%,每天只有120毫升淡水时,死亡率增至90%。对于幸存者来说,淡水比食物更重要。
晕船:即使幸存者有幸爬上救生设备,如救生艇、救生筏、救生圈等,晕船也会导致过度呕吐,导致大量失水、头晕、无力。
危险动物:有害海洋动物的袭击也对海上遇险的人们构成威胁,尤其是鲨鱼。虽然海上遇险鲨鱼袭击的机会不多,但却直接影响幸存者的士气。
救援难度:海上自救比其他地方困难得多。海洋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,气候变化无常。在快速移动的搜索飞机中很难找到救生筏或小船,找到遇险人员更是难上加难。而且海上风浪极其汹涌,即使搜索机发现遇险人员也无法降落。
专家指出,海上生存有以下要素:
救生设备
如果海上的幸存者没有救生设备,那么在茫茫大海中生存的希望显然是非常微弱的。据统计,大约80%的船舶在沉船后15分钟内沉没,只有大约1/3的救生设备能够在沉没前及时放下,导致多人溺水身亡,而94人人们爬上了救生设备。 %获救。这说明一旦你爬上了救生设备,你的生存机会就会大大增加。
自助知识
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对于海上遇险的人来说非常重要。这些知识包括救生设备的使用和基本要求、应急措施、报告事故地点和弃船后的行动、求救和信号传输等。
维持饮食
对于幸存者来说,淡水比食物更重要。人体里面储存着营养物质,只要每天给予适当的淡水,就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命。但如果没有淡水,就很难长期维持。
如果长时间在海上漂流,食物不足时可以抓鱼抓鸟,采集海藻来补充。但如果没有充足的淡水供应,就应该避免吃这些东西,否则会消耗体内大量的水分。生活场景
专家认为,海上遇险人员过早死亡并不是因为饥渴,而主要是因为恐惧。因此,海上生存的重要因素就是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的生存信念。因此,我们首先要克服绝望和恐惧,其次要能经受住饥饿、寒冷、干渴、晕船的考验。当你在海上遇险时,如果不畏险、忙而不乱,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,就可以增加获救的希望。